中國國防開支可能會在2030年代趕上美國
BBC在報導中說,雖然中國國防開支在快速增加,但中國的軍事能力、專業知識和軍力投放能力達到與美國的同一水準仍將需要額外的數年。
國際戰略研究所在其《2014軍力平衡》報告中說,2013年亞洲防務開支比2010年實際高出11.6%。而過去一年最大的絕對防務開支增長是在東亞,其中,中日韓三國所占的比重超過了一半。報導指,中國現在的防務開支大約是印度的三倍,比日本、韓國、臺灣和越南的防務開支的總合還要多。
BBC援引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奇普曼,說:這些支出令這個充滿了相互衝突的領土要求以及長期存在的潛在衝突熱點的地區的軍事採購不斷升溫。他說: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的中心地位使得該地區的任何軍事能力的快速增長以及潛在的突發衝突與升級都將持續引人關注。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專家們說,即便北京的軍事開支趕上華盛頓的軍費開支,中國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在軍事能力上與美國看齊。
除此以外,西方大國可能會以較小規模的軍力保持他們在軍事技術和能力的領先地位,這使中國趕超西方軍力的日期更加後移。該研究所的防務與經濟助理研究員拉仁德蘭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假設中國能夠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率,中國可能會在2030年代中期趕上美國的軍費開支。他說:即便他們在2030年晚期達到與美國基本一致的軍費開支水準,中國仍需要20到30年才能開始真正接近美國的軍力。
報告說,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軍費開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2013年美國國防預算達到6004億美元;中國為1122億美元,位居第二;俄國為682億美元,名列第三。日本防務開支排第七(510億美元),印度排第九(363億美元),韓國排第11(318億美元)。領土糾紛推動軍事採購競賽國際戰略研究所說,亞洲國家現在研發和購買一度由西方和俄國主導的先進軍事設備。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海軍和海洋安全專家裏斯蒂安.勒米爾對法新社說:領土糾紛,尤其是海洋糾紛,使亞洲日益加劇的軍事採購競爭的一個推動力。
他說:海洋糾紛是許多亞洲安全擔憂的焦點,但從理論上講它們可能更多地被視為中國崛起所引發的緊張的一個排泄口。
但是,他說:中國目前解決海洋糾紛的手法是‘分歧管理’,而不是‘分歧處理’。
他補充說,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卓越的軍事力量,也是唯一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大規模部署部隊的國家。
他認為,在全球範圍內可投放的軍事力量上,西方大國在未來幾十年裏仍會占主導地位。
國際戰略研究所說,中日之間的緊張顯著升級,兩國需要展開軍事協商,以減低戰術衝突或一場戰略危機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